华南某LED工厂(简称F工厂)主营商业照明,年产值8亿元。2022年,客户从“整批招投标”转向“门店小单快补”,平均单量从5000盏降至200盏,交期却从45天压缩到12天。
华南某LED工厂(简称F工厂)主营商业照明,年产值8亿元。2022年,客户从“整批招投标”转向“门店小单快补”,平均单量从5000盏降至200盏,交期却从45天压缩到12天。F工厂长期采用“大批量备货”模式,结果仓库常年积压1.8亿元成品,呆滞灯珠1200万颗,现金流告急。2023年3月,F工厂携手文武咨询团队,用7个月完成一场“订单式零灯损”变革。

第一步:需求拆单——把“月预测”切成“周节拍”
文武咨询老师以12天交期为基准,倒推节拍:装配2.5天、老化测试1天、包装0.5天;
将300余种成品拆成6大模组、42颗关键物料,每颗物料设定“最大-最小”库存阈值;
建立“周滚动、日锁定”计划:周一锁定本周需求,周二到周五只接受±10%调整。
结果:预测准确率从58%提升到87%,急单插单无需额外加班。

第二步:单元布局——让产线“换色不换线”
把原来的100米长流水线切成8条U形单元,每条单元专做1个色系;
单元内配置自动贴片、激光打标、在线AOI,实现“一个流”作业;
引入15台AGV,按节拍配送灯珠、铝基板,搬运距离缩短70%。
结果:换色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18分钟,小批订单综合效率反而提升34%。

第三步:数据穿透——让每颗灯珠“可追溯”
关键设备加装IoT盒子,实时回传贴片机抛料率、老化房温度曲线;
建立“小时产能”电子看板:低于节拍95%自动触发安灯,10分钟内响应;
每颗灯珠贴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批次、色温、光通量、寿命预测。
结果:灯珠一次直通率从94.2%提升到99.1%,客户退货率下降65%。

第四步:库存瘦身——把“备货”变“缓冲”
成品库存按ABC分级:A类7天、B类3天、C类0天;
与6家核心供应商建立VMI仓,灯珠库存从21天降至6天;
建立“呆滞灯珠复活”机制,每月优先消耗可替代批次。
结果:成品库存从1.8亿元降至6200万元,释放现金流1.18亿元。

第五步:人才复用——让“单能工”变“多能工”
建立“一人三岗”机制:操作工掌握贴片、老化、包装;
用VR模拟培训3天即可上岗,多能工比例从15%提升到52%;
产线员工收入与节拍达成率挂钩,人均产值提升38%。

成效
7个月后,F工厂用同样厂房、员工减少4%的情况下,实现:
平均交期11.8天(-74%);
库存金额6200万元(-66%);
灯珠一次直通率99.1%(+4.9%);
现金流周期缩短31天。
客户从“每天电话催货”变为“每周主动共享门店销量”,F工厂第一次可以自信地告诉市场:文武咨询老师来了以后“再急的单,12天零灯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