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标准的不断提高下,企业不能总是依靠“增加投资设备,大量生产劣质产品,低价竞争销售”的手段来经营。生产计划贯穿了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过程、从订货到送货的信息流通处理过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涉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

1 为什么需要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制造企业有效运作的火车头,也是企业的中枢大脑。计划的本质,就是协同各部门准确、稳定、快速的完成交付,兑现向客户做出的承诺。
2 企业普遍存在的计划问题
生管安排的生产计划当然是要充分配合客户交货期的。
3 影响计划准备性的因素
① 生管问题
人工生产排程技巧不够纯熟;即使使用电脑安排主生产计划(MPS)也时有差错;未考虑产能负荷,以无限产能安排生产计划,当然会有问题;生产排程所需基础资料,例如标准工时、工艺途程等资料有偏差;
生产进度掌控不够严谨,缺乏及时回馈系统及紧密稽查的技巧;生管的权威未建立,生产计划缺乏约束力;生管的应变力及机动力不足。

② 制造问题
1. 生产技术有待加强,准备工时长;制程品质不良时有发生,重制返工多;
2. 换模换线时间太长;百家管理;设备故障率高,可动率低。
③ 营业问题
1. 短交期、多样、少量订单特多;临时客户插单情况严重。
④ 资材问题
1). 采购 / 外协管理能力不足;供应商交期不准,延误交期司空见惯;
2). 库存料不准;缺物控专责人员、物料控制不够严谨、物料供应计划不全;生产的三种形态;计划与订单生产混合型态。

4 .随着企业竞争的需要,订单生产(MTO)陆陆续续做了些调整与修改
1). CTO:先备料并生产至加工完成状态,待接到客户订单再装配生产入库出货;
2). BTO:先备料、接待客户订单,才生产加工及装配入库出货;
3). DTO:接客户订单后,才开始设计→生产计划→备料→生产→出货,也就是ODM的方式。
5 生产计划的常见类型
一般而言,计划生产(存货生产)因为是先生产才进行销售,生产计划的变动性较低,也较容易担当。相反的,订单生产的变动率较高,安排生产计划的挑战性就愈高,尤其处于这21世纪的特殊经营型态,那更是高难度了。
6 编制生产计划前准备事宜
企业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工作对一个工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做好生产计划呢?这必须要考虑到:

(1)物料是否齐备;熟悉公司产品、了解产品加工工序;材料使用途径;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员工动态、机器的正常运作一级物料齐套状况;生产进度的有效跟踪与控制;
(2)下达生产指令需仔细、准确,不能少下,漏下;信息需及时反馈与跟进;适当考虑异常情况;了解车间产能;管理好独立需求;质量情况及品质控制;正常情况下不能排期太紧,以考虑插入急单的情况;
(3)了解产品、相关工艺流程、瓶颈工序:前工序先采购;了解物料的性能;物料的采购周期及到料情况跟进;合理地调配人员;跟供应仓储部门、人员联系保证物料的供给;与工程、技术部门联系技术支持;
(4)制定和查看相应的系列计划:如产品开发计划、生产作业排序计划、人员计划、产能计划与负荷计划、库存计划、出货计划、物料计划、外协计划等。

在生产计划管理中要做到每个细节的考虑,步步做扎实,现如今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制造行业,保证订单完成时间和物料利用率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考虑生产计划的关键点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按时交货的能力,并减少费用、加班和存货,最终提高产出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