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

咨询

180-2850-2254

186-8886-2839

交付期缩短23天:一家五金工厂的管理数据突围战
来源: | 作者:广州文武咨询 | 发布时间: 2025-08-14 | 1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华南某精密五金工厂(以下简称C工厂)主营微型轴、精密螺丝与铆钉,过去十年靠“老师傅”模式一路狂奔。

华南某精密五金工厂(以下简称C工厂)主营微型轴、精密螺丝与铆钉,过去十年靠“老师傅”模式一路狂奔。2022年,订单结构突然生变:批量从10万件骤降至500件,品种却从200种暴涨到2500种,交期也从30天被客户压到7天。仓库里常年躺着3000多种物料,呆滞金额高达900万元,盘点一次就要停摆两天。
2023年3月,C工厂与文武咨询团队启动“轻咨询+快落地”项目,用八个月完成管理数据化改造,把交付周期从30天压到7天,库存金额下降45%,人均产值提升40%。以下用四个现场场景,复盘这场“数据突围战”。

场景一:仓库“搬”进手机

“找一颗M1.4×3.0的镀镍螺丝,以前要翻三座货架。”仓管班长老刘说。项目组先用三天梳理出“一物一码”规则:把材质、镀层、硬度、图纸版本全部写进12位编码,再贴二维码到最小包装。仓管员扫码即可看到物料的“前世今生”——哪台机生产、哪天电镀、哪批检验、剩余有效期多久。
系统上线第一周,找料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到15分钟;盘点从两天缩短到两小时,误差率从8%降到0.3%。更重要的是,呆滞料第一次有了“身份证”,三个月后累计清理出320万元呆滞库存,直接变现150万元。

场景二:设备“开口说话”

车间45台数控车床曾像“哑巴”——产量、故障、换线时间全靠人工抄表。项目组在每台设备加装物联网盒子,实时采集主轴转速、进给倍率、停机代码,数据每5秒上传云端。系统用红黄绿灯显示机台状态,停机超10分钟自动推送给班组长。
过去换线调机平均60分钟,如今通过“扫码换型+电子作业指导书”压缩到25分钟;设备稼动率从58%提升到79%,夜班无人值守也能实时监控。更意外的是,系统发现某台车床主轴温度异常升高,提前预警避免了价值12万元的刀具报废。

场景三:异常“日清”闭环

过去异常处理靠微信群“吼”,经常出现“今天的问题明天还在”。项目组建立“异常日清”机制:异常发生5分钟内扫码提报,系统自动分派责任人和截止时间;下班前未关闭的异常自动升级给厂长。
三个月内共提报异常386项,关闭率96%,重复异常下降75%。最典型的是电镀色差问题:过去每月投诉20起,现在通过扫码追溯到具体槽液批次,投诉降到2起以内。

场景四:柔性产线“蚂蚁搬家”

面对小批量急单,工厂把原来“一条专线干到底”改为“蚂蚁搬家”式单元生产:将工艺相近的零件编成“族”,每个单元只负责3~5族零件。单元内设置标准料架、通用夹具、快换刀具,操作员按电子作业指导书切换产品。
过去生产500件订单要换线4次,如今一次换型即可完成;7天交付达成率从35%提升到93%。更惊喜的是,客户临时插单800件特殊铆钉,工厂仅用3小时完成工艺切换,第二天准时出货。

八个月后,C工厂用同一批设备、同一班人马,实现月产值从1000万元提升到1400万元,客户投诉率从5%降到0.8%,现金流周期缩短28天。管理层在复盘会上说:“硬件没多花一分钱,真正改变的是让管理数据替人跑腿。”